(资料图)
小板凳已经搬好了,我有瓜子,各位有故事吗?
很多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顺利,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,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!
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,在他的努力下,开创了一个繁荣盛世。他的手下有不少能人志士。这些人都是跟着他打天下的大臣,除了有君臣关系以外,他们之间也有异于常人的情感。这些大臣十分忠于杨坚,毕竟历经了最艰难的时刻。其中有一个人,他对于杨坚十分忠诚,他就是屈突通。这个人声称,自己一辈子都不会背叛隋朝。就算是有一天脑袋掉了,也不会有反叛的念头。屈突通不仅为人忠诚,而且能力很强。他用兵如神,立下了不少战功。而且执法严格,不少人都惧怕于他的威望威严。但就是这样一位隋朝最忠心的将领,最后却被迫投降,全因这三个原因。
隋炀帝末年,因为杨广暴政不断,引得百姓怨声载道,全国各地起义不断。屈突通奉命前去镇压,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,屈突通从没有失败过。但是他一个人也无力挽回败局,当时隋朝不少士兵根本无心战争,军中士气低迷。在屈突通的带领下,他们只能是勉强抵御起义军,根本无力反抗。之后李渊在太原起兵,朝中根本没有得力大臣,于是屈突通再次被派到了前线。李渊直逼长安,并且成功占领。当时不少大臣都劝屈突通投降。毕竟隋朝大势已去,不论屈突通如何努力,也很难扭转战局。但就算所有人都劝他投降,但屈突通的意志,却很坚定。他表示就算自己掉脑袋,也不会做叛军。
当时李渊为了招降他,甚至派了他的儿子前去劝降。没想到屈突通仍旧很坚决,他表示自己是不会做叛徒的,并且还把自己的儿子大骂一顿。但是李渊是很有手段的,他一直在做屈突通的思想工作,然后明里暗里拿家人威胁他。最后,看见大势已去的屈突通也投降了。他向杨广所在的江南磕了三个头,然后就追随了李渊。为何这样一位忠贞的大将,最后会归顺呢?全因这三个原因。
首先第一点原因是因为,利益上不冲突。隋朝和唐朝的皇帝,都是属于关陇贵族。不论是谁称帝,对于屈突通来说,利益上都没有冲突,只是领导人不同的原因。所以在这一点上,屈突通是能够说服自己的。第二点原因是,在隋朝的时候,人们忠君的观念并不深。隋朝是脱胎于少数民族的,因此思想观念上和汉人有很大不同。当时忠君观念是儒家思想,但屈突通是鲜卑人,没有正统的接受过儒家思想,因此没有深刻的忠君思想。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,隋朝当时尽失民心。因为杨广好大喜功,暴政不断,所以导致朝中无人信服。不少大臣对于他的做法很是不满,早就有了谋反的心思。而且当时李渊攻占长安以后,这些大臣的家人全部落入李渊手中。他们本就没有打仗的心思,现在又担心家人。所以,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选择了投降。当时只有屈突通一个人坚守阵地,但是他却回天无力,因此只能选择投降。
笔者认为,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说,屈突通都算是一个正直忠诚的人。虽然他最终背叛了隋朝,但是他的做法并没有错。当时隋炀帝暴政横行,导致百姓生活痛苦不堪。如果屈突通一味的维护隋朝,最后受伤害最大的,还是平民百姓。他们需要不断的忍受,战乱带来的痛苦。一旦隋朝获胜,他们仍旧要回到水深火热的生活中。皇位本就是能者居之,当时属于杨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,这样一位暴君在位,才是对百姓最大的伤害。所以屈突通的做法是明智可取的,表面上他是背叛了隋朝,但是实际上却是为天下百姓考虑,这样一位大臣值得我们尊重。虽然是杨广的旧部,但是李渊并没有介意屈突通的身份,对他给予了足够的信任。屈突通同样做事时也很忠心,为唐朝的建立,立下了汗马功劳。最终,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,可见对他能力的认可。试想如果屈突通当时誓死不降,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被杀,怎么能有如此高的成就呢?